黃氏黃姓來源與祖先
一.尋根溯源
(一)少皋曾孫臺駘之後:臺駘是少皋的曾孫,因治水有功,顓頊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國號黃。周初,為晉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二)伯益之後: 伯益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賜封。後裔有封於黃國。
(三)陸終之後:一.陸終長子樊的長子南陸公,食采江夏,賜姓為黃。二.陸終次子惠連受封於黃國,以國為氏。
(四)仲衍之後:陸終長子樊被夏禹封於昆吾。昆吾君隱於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岳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時高為車正,號曰仲衍,伊尹嘉其賢,以孫女妻之,是為開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賜姓黃。
二.遷徙分布
黃姓最早的發(fā)源地應(yīng)在今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
黃國滅于楚之后,黃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nèi)遷到楚國腹地(今河北境),今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jù)說均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nèi)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又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云夢縣東南一帶)。
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于長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于西晉末年,因中原士族大舉南遷,使黃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廣泛。與此同時,黃姓已同胡、林、陳、鄭、丘、何、曾等八族遷入閩(福建),成為后來入閩的"八大姓氏"之一。經(jīng)過魏晉至隋唐時期的不斷遷徙和繁衍,黃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蘇、福建、廣西等地望族。
宋代有黃潛善,其九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以梅州居多,后發(fā)展成為廣東大姓。
北宋末,金兵功入開封,河南固始人黃建聯(lián)南徙杭州,后成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饒平、陸豐等地。宋元之際,黃氏稱盛于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臺灣,后來又有不少人播遷至海外。
黃姓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蛋等少數(shù)民族。
唐代以前黃氏已在嶺南、西南地區(qū)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扎根。其中,為蛋民者,居于廣州沙南;遷到廣西黃洞者,叫黃洞蠻,大多為壯族;融入瑤族者,分布相當(dāng)廣泛,居于廣西、廣東、湖南、云南、貴州的許多縣、鄉(xiāng),以廣西居多,上海浦東也黃姓也很旺!
三.郡望堂號
(一)郡望
江陵郡:西漢舊族,為黃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江夏郡:興於漢之世,為黃香之族所建,今為全球黃姓郡望。
會稽郡:興於東漢之世,為黃昌之後所建,唐初已廢。
零陵郡:興於三國吳之世,為黃蓋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巴東郡:興於三國蜀之世,為黃權(quán)之後所建,唐初已廢。
西 郡:興於三國魏之世,為酒泉黃衍之後所建,西魏時廢。
晉安郡(南安郡):晉安郡興於西晉之世;南安郡興於唐之世,為黃元方之後所建,宋初已廢。
洛陽郡:興於南北朝東魏之世,為江夏分支,隋初已廢。
濮陽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東陽郡:興於唐之世,為黃苾之後所建,宋初已廢。
松陽郡(縉雲(yún)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第一世
昌意(黃帝之子,有熊氏子派) 娶蜀山氏,女昌仆、女昌樞,感瑤光貫日月之祥。生子:顓頊。
第二世
顓頊(昌意之子) 名連堤,于若水少昊裔孫女妻之,見玄鳥之墮卵而吞之。生子:大業(yè)。
第三世
大業(yè)(顓頊之子) 炎帝神農(nóng)十二代孫也。生子:少典。
第四世
少典(大業(yè)之子) 傳少典治水土。生子:女莘。
第五世
女莘(少典之子) 以豕龍女妻之。生子:大費(fèi)。
第六世
大費(fèi)(女莘之子) 禹平水土佐舜,以劉累女妻之。生子:卷。
第七世
卷公(大費(fèi)之子) 娶杜韋氏女。生子:回。
第八世
回公(卷公之子) 娶姬女。生子:陸終。
第九世
陸終公(回公之子) 初于黃,妻湯氏。生子六:次南陸,受姓于黃氏。
第十世
南陸公(陸終公次子) 諱定,始封黃,食邑于黃,遂以黃為姓。妣李氏,生子三:嘉、臺、袁(表)。
第十一世
嘉公(南陸公長子) 兄弟三人俱居湖廣江夏縣,故黃氏之郡以江夏名。妣袁氏,生子:奇。
臺公(南陸公次子) 居湖廣江夏縣。
袁(表)公(南陸公幼子) 居湖廣江夏縣。
第十二世
奇公(嘉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最。
第十三世
最公(奇公之子) 妣刑氏。生子:舒。
第十四世
舒公(最公之子) 妣光氏。生子二:厚、原。
第十五世
厚公(舒公長子) 妣元氏。生子二:冕、哻。
原公(舒公幼子) 妣龔氏。
第十六世
冕公(厚公長子) 妣京氏。生子:凱。
哻公(厚公幼子) 妣官氏。
第十七世
凱公(冕公之子) 妣福氏。生子:函。
第十八世
函公(凱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三:俞、氽、全。
第十九世
俞公(函公長子) 妣貞氏。生子:壽。
氽公(函公次子)
全公(函公幼子)
第二十世
壽公(俞公之子) 妣夏后氏興罷,黃公爵公處之晏如。妣元氏,生子:所。
第廿一世
所公(壽公之子) 年十五,望水濱有物授圖純青赤色皆蝌蚪,公讀之識天下水勢,仍佐夏禹王治水,禹即位拜為水師,視諸小水未治者咸治之。妣紀(jì)氏,生子二:俠仙、作仙。
第廿二世
俠仙公(所公長子) 性喜音律,仲康時為樂正。妣姚氏,生子四:范、镕、模、型。
作仙公(所公幼子) 妣熊氏。
第廿三世
范公(俠仙公長子)
镕公(俠仙公次子)
模公(俠仙公三子) 隱居不仕,妣柏氏。生子二:要、覃。
型公(俠仙公幼子)
第廿四世
要公(模公長子) 學(xué)黃帝兵法能解其微,年三十游于外,仍與遺臣靡佐少康,討寒浞斬之,少康即位,以靡為左相,公為右相。夫人胥氏,生子:剛中。
覃公(模公幼子) 妣林氏。
第廿五世
剛中公(要公之子) 妣錢氏。生子二:龍、麟。
第廿六世
龍公(剛中公長子) 諱隆,妣艾氏。生子二:鄴、邲。
麟公(剛中公幼子) 妣弋氏。
第廿七世
鄴公(龍公長子) 妣宋氏。
邲公(龍公幼子) 妣邢氏。生子:應(yīng)
第廿八世
應(yīng)公(邲公之子) 諱膺,妣紀(jì)氏。生子二:正、直。
第廿九世
正公(應(yīng)公長子) 妣唐氏。生子:暢。
直公(應(yīng)公幼子) 妣屠氏。
第三十世
暢公(正公之子) 妣古氏。生子:秉。
第三十一世
秉公(暢公之子) 妣凌氏。生子三:淵、深、潛。
第三十二世
淵公(秉公長子) 妣趙氏。生子五:綺、綱、紹、綿、續(xù)。
深公(秉公次子) 妣居氏。
潛公(秉公幼子) 妣林氏。
第三十三世
綺公(淵公長子) 妣周氏。生子六:顏、颙、顗、項、顧,幼缺其名。
綱公(淵公次子) 妣呂氏。
紹公(淵公三子) 妣岳氏。
綿公(淵公四子) 妣鄢氏。
續(xù)公(淵公五子) 妣鄭氏。
第三十四世
顏公(綺公長子) 博學(xué)強(qiáng)識,具武文資,遇有莘之野與伊尹語,尹奇之,后尹授湯王之聘,大舉伐桀,尹即薦公為己二,凡有所議謀劃了然,湯稔其才,于登極后,遂置公于左右為計書臣。夫人棘氏。生子七:修、候、儻、條、倜、傅、俅。
颙公(淵公次子) 妣唐氏。
顗公(淵公三子) 妣應(yīng)氏。
項公(淵公四子) 妣邢氏。
顧公(淵公五子) 妣胥氏。
第三十五世
修公(顏公長子) 以德顯于世,太甲末年,召顧問合旨命為民牧,累官至宰相。夫人王氏。生子三:慮、虞、虔。
侯公(顏公次子) 妣蘇氏。
償公(顏公三子) 妣嚴(yán)氏。
條公(顏公四子) 妣曾氏。
倜公(顏公五子) 妣華氏。
傅公(顏公六子) 妣紀(jì)氏。
俅公(顏公幼子) 妣賴氏。
第三十六世
慮公(修公長子) 妣項氏。
虞公(修公次子) 妣郁氏。生子二:韻、韶。
虔公(修公幼子) 妣顧氏。
第三十七世
韻公(虞公長子) 妣王氏。
韶公(虞公幼子) 妣方氏。生子一:巨源。
第三十八世
巨源公(韶公之子) 守己不阿,太戊時掌納言。恭人樂氏,生子:再興。
第三十九世
再興公(巨源公之子) 性堅而學(xué)重,紛靡之徒當(dāng)其鍔輒斃,時太戊崩,仲丁立,繼父掌納言。恭人郝氏,生子五:若湘、若洙、若泗、若淮、若漢。
第四十世
若湘公(再興公長子) 官司農(nóng)卿,妣紀(jì)氏,生子二。
若洙公(再興公次子) 官為牧正,妣樊氏。生子六:范、策、潘、篤、節(jié)、簇。
若泗公(再興公三子) 妣石氏。
若淮公(再興公四子) 妣宋氏。
若漢公(再興公五子) 妣田氏。
第四十一世
范公(若洙公長子) 妣梁氏。
策公(若洙公次子) 妣傅氏。
潘公(若洙公三子) 妣祁氏。生子三:立德、立功、立言。
篤公(若洙公四子) 妣王氏,生子一。
節(jié)公(若洙公五子) 妣趙氏,生子五
簇公(若洙公幼子) 妣席氏。
第四十二世
立德公(潘公長子) 妣官氏。
立功公(潘公次子) 妣伊氏,生子三。
立言公(潘公幼子) 為牧正,有功升田正,會祖壹遷耿,上書言事,后為納言。恭人風(fēng)氏。生子二:典、謨。
第四十三世
典公(立言公長子) 妣蘇氏,生子二。
謨公(立言公幼子) 妣方氏。生子三:初盛、初平、初起。
第四十四世
初盛公(謨公長子) 達(dá)三才之學(xué),為朝散官,祖辛崩,立祖丁,公有定策勛,超升納言。夫人王氏,生子五:禎、祎、祉、禔、禧
初平公(謨公次子) 妣唐氏,生子一。
初起公(謨公幼子) 妣虞氏,生子三。
第四十五世
禎公(初盛公長子) 妣查氏,生子一:友恭。
祎公(初盛公次子) 祖丁時,官朝散郎,妣利氏。生子一:友石。
祉公(初盛公三子) 妣官氏,生子四。
禔公(初盛公四子) 妣棘氏,生子二。
禧公(初盛公幼子) 妣宗氏,生子三。
第四十六世
友石公(祎公之子) 妣簡氏。生子四:固、囿、國、圖。
友恭公(禎公之子) 妣伊氏,生子二。
第四十七世
固公(友石公長子) 妣和氏。生子五:敬、恭、莊、肅、周。
囿公(友石公次子) 妣湯氏,生子二。
國公(友石公三子) 妣江氏,生子三。
圖公(友石公幼子) 妣查氏,生子一。
第四十八世
敬公(固公長子) 篤學(xué)明理勢,小乙崩,武丁即位,以公博雅,亦拜納言。妣石氏,生子二:惠、思。
恭公(固公次子) 妣梁氏,生子三。
莊公(固公三子) 妣蘇氏,生子二。
肅公(固公四子) 妣簡氏,生子一。
周公(固公幼子) 妣湯氏。
第四十九世
惠公(敬公長子) 妣柏氏,生子三:錡、钅永 、鉞。
思公(敬公幼子) 妣田氏,生子二。
第五十世
錡公(惠公長子) 妣岑氏,生子一:署。
钅永 公(惠公次子) 妣宋氏,生子一。
鉞公(惠公幼子) 妣樂氏,生子一:羅。
第五十一世
署公(錡公之子) 妣劉氏。生子一:胤。
羅公(鉞公之子) 妣湯氏,生子三。
第五十二世
胤公(署公之子) 九歲讀丘索之書輙能自解,十五游毫,廩辛崩,庚丁立,召公為田正不曠厥,官超五級為計臣,而稅斂益薄,國用益充,其大要在令國之富寓于民,以故無盜賊之虞,甲兵之?dāng)_,以耗其國儲。夫人鳳氏,生子三:瑤、琚、玖。
第五十三世
瑤公(胤公長子) 妣趙氏,生子一:諧。
琚公(胤公次子) 妣官氏,生子二。
玖公(胤公幼子) 妣江氏,生子一,光祖。
第五十四世
諧公(瑤公之子) 妣宋氏。生子一:敦后。
光祖公(玖公之子) 妣倪氏。生子一:敦復(fù)。
第五十五世
敦后公(諧公之子) 妣趙氏,生子二。
敦復(fù)公(光祖公之子) 妣院氏。生子四:通、達(dá)、逵、遠(yuǎn)。
第五十六世
通公(敦復(fù)公長子) 年廿出游岐下,聞姜子牙有道德,征受業(yè)焉。子牙與論天地自然之利,公得其旨,會西伯載子牙歸,子牙以公管幕事,世子發(fā)召見,謀議多合,伐殷以后即命為司農(nóng)。夫人李氏。生子四:衍、仲、叔、季。
達(dá)公(敦復(fù)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二。
逵公(敦復(fù)公三子) 妣唐氏,生子二。
遠(yuǎn)公(敦復(fù)公幼子) 妣席氏,生子一。
第五十七世
衍公(通公長子) 母夢月吐氣而貫其日而孕公,生百日能言,稍長取羲農(nóng)后所有文字皆編讀之,且能觸事立言,補(bǔ)其不逮,尤加意于禮樂,嘗語人曰:淑身壽世禮樂為宜,節(jié)奏儀文皆天地所自有,惟圣人能精察而體之,聞?wù)邭J重會,母卒廬于墓間,當(dāng)哭泣時,土著其淚產(chǎn)靈芝,晚有十一鶴同守其廬不去,州牧以聞報闕,召詣鎬,成王喜其有華國之才,命為佐史,累官至司徒,年六十年卒。夫人姜氏,生子三:丙、周、甫。
仲公(通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二。
叔公(通公三子) 妣院氏,生子一。
季公(通公幼子) 妣席氏。
第五十八世
丙公(衍公長子) 康王時,以州牧薦為佐史,侍太子,六十休官,夫人李氏,生子三:鄂、郴、都。
周公(衍公次子) 妣江氏,生子一。
甫公(衍公幼子) 妣伊氏,生子二。
第五十九世
鄂公(丙公長子) 妣李氏。生子三:昭、曜、暉。
郴公(丙公次子) 妣徐氏,生子二。
都公(丙公幼子) 妣吳氏,生子一。
第六十世
昭公(鄂公長子) 官州牧,妣李氏。生子五:魯、寧、夙、順、守。
曜公(鄂公次子) 妣寧氏,生子三。
暉公(鄂公幼子) 妣熊氏,生子二。
第六十一世
魯公(昭公長子) 妣張氏。生子三:煦、喻、葉。
寧公(昭公次子) 妣章氏,生子一。
夙公(昭公三子) 妣巴氏,生子一。
順公(昭公四子) 妣牧氏,生子三。
守公(昭公幼子) 妣鐘氏,生子二。
第六十二世
煦公(魯公長子) 妣車氏,生子一。
喻公(魯公次子) 妣邱氏,生子二。
葉公(魯公幼子) 妣張氏。生子四:企、介、仝、令。
第六十三世
企公(葉公長子) 妣秋氏,生子二。
介公(葉公次子) 妣蓬氏,生子三。
仝公(葉公三子) 妣伊氏,生子一。
令公(葉公幼子) 妣賀氏。生子二:璋、琪。
第六十四世
璋公(令公長子) 妣甘氏,生子一。
琪公(令公幼子) 妣江氏。生子三:顯、榮、貴。
第六十五世
顯公(琪公長子) 博學(xué)有俊才,居恒教授善啟發(fā)人,宣王即位,以其和,薦命掌國學(xué),后升大司徒,享壽八十歲。夫人章氏,生子三:寬、堯、先。
榮公(珙公次子) 妣曾氏,生子二。
貴公(珙公幼子) 妣易氏,生子二。
第六十六世
寬公(顯公長子) 官司農(nóng),妣李氏。生子四:豪、京、亨、亮。
堯公(顯公次子) 妣梁氏,生子一。
先公(顯公幼子) 居韶州。
第六十七世
豪公(寬公長子) 妣洪氏。生子一:天民。
京公(寬公次子) 妣馮氏。
亨公(寬公三子) 妣宗氏,生子五。
亮公(寬公幼子) 名志,初為洛邑令,平王遷洛,升大司徒。夫人葛氏,副袁氏。生子一:安民。
第六十八世
天民公(豪公之子) 妣章氏,生子一:美。
安民公(亮公之子) 諱砥之,妣李氏。生子一:前。
第六十九世
美公(天民公之子) 妣金氏,生子一。
前公(安民公之子) 諱潛發(fā),工御射,通墳索書,與祝史筠相友,善言于晉疾為曲客官,莊王即位,晉侯入觀,公相禮無失,莊王大悅,享晉侯加俎豆。晉侯歸,
遂以公為相,七十卒。夫人馮氏,生子:瀅。副妣賀氏,生子四:院、陳、陶、陽。
第七十世
瀅公(前公長子) 妣鄒氏,生子一:由植。繼妣姜氏,生子五:文金、文亹、文和、文明、文茂。
院公(前公次子) 妣仲氏,生子一。
陳公(前公三子) 妣錢氏,生子二。
陶公(前公四子) 妣連氏,生子一。
陽公(前公幼子) 妣何氏,生子二。
第七十一世
由植公(瀅公長子) 周襄王時為鄭相,鄭國以昌。夫人丁氏,生子三:忠、致忠、思忠。副妣杜氏。
文金公(瀅公次子) 妣張氏,生子一。
文亹公(瀅公三子) 妣伍氏,生子二。
文和公(瀅公四子) 妣易氏,生子二。
文明公(瀅公五子) 妣居氏,生子一。
文茂公(瀅公幼子) 妣官氏,生子三。
第七十二世
顯忠公(由植公長子) 仕齊,周頃王崩,匡王立,諸候會葬,齊侯以公從,成禮而歸。齊侯韙之,命掌國教,越二年請命匡王,立為齊相。夫人甄氏,生子一:體。
致忠公(由植公次子) 妣張氏,生子一,豐。
思忠公(由植公幼子) 妣梁氏,生子一,髓。
第七十三世
體公(顯忠公之子) 官任隴西侯。妣丁氏,生子一:喬。
豐公(致忠公之子) 妣昌氏,生子一:獻(xiàn)。
髓公(思忠公之子) 妣康氏,生子一:猷。
第七十四世
喬公(體公之子) 妣房氏,生子二:象、彜。
獻(xiàn)公(豐公之子) 妣伍氏,生子二。
猷公(髓公之子) 妣易氏。
第七十五世
象公(喬公長子) 妣李氏,生子三。
彜公(喬公幼子) 官任主簿,妣邱氏。生子二:重、量。
第七十六世
重公(彜公長子) 字有三,官為侍中郎。妣王氏,生子二:庠、序。
量公(彜公幼子) 字運(yùn)三,妣張氏。生子一,隱居云游。
第七十七世
庠公(重公長子) 字殿學(xué),為安郡將,妣錢氏。生子二:庸、度(居于任所)。
序公(重公幼子) 字殷學(xué),妣宗氏。生子三:新、師、希。
第七十八世
新公(序公長子) 字用明,妣祝氏。生子一:臧。
師公(序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一:翔,居齊郡。
希公(序公幼子) 官鄂州州卿,字周明。妣連氏,生子二:鼎、疆。
第七十九世
臧公(新公之子) 封秦大夫,字居善,宜人卜氏。生子三:景、泰、德。
鼎公(希公長子) 字仁全,妣官氏,生子二。
疆公(希公幼子) 字仁謨,妣伍氏。
第八十世
景公(臧公長子) 字東日,以儒道事封秦丞相,而秦任商鞅尚耕戰(zhàn)刑法,公力辭不聽,遂辭相位,入新羅以避秦。夫人鄧氏,生子二:式、武。
泰公(臧公次子) 字南望,入新羅,妣康氏,生子一。
德公(臧公幼子) 游于外。
第八十一世
式公(景公長子) 妣任氏,生子一。
武公(景公幼子) 字仁略,妣章氏,合葬新羅虎山。生子五:伯翰、建、佗、勵、濟(jì)。
第八十二世
伯翰公(武公長子) 字興彥,妣張氏。
建公(武公次子) 字興立,妣王氏,俱葬新羅。生子四:歇、歐、歆、斂。
佗公(武公三子) 妣邱氏。
勵公(武公四子) 妣許氏。
濟(jì)公(武公幼子) 妣徐氏。
第八十三世
歇公(建公長子) 生于新羅,性豪曠,多智慧,既長而歸江夏故居,仕晉不合乃事楚,為考烈王相,封春申君,死葬江夏縣黃鶴鄉(xiāng)仁義村,巽山乾向,立有石人、石馬、
石象等項。夫人李氏,附葬右邊。生子十三,尚、長、暉、灞、強(qiáng)、召、曼、向、平、義、瑩、遠(yuǎn)、逮。生女一,名貴姑,深諳兵法,以平虜功,封司馬烈女。
歐公(建公次子) 妣任氏,生子三。
歆公(建公三子) 妣王氏,生子二。
斂公(建公幼子) 妣卜氏,生子五。
第八十四世
尚公(歇公長子) 封成侯,夫人楊氏,生子未詳。
長公(歇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一。
暉公(歇公三子) 授鄂州刺史,恭人連氏,生子六。
灞公(歇公四子) 授南陵太守,宜人楊氏,生子一。
強(qiáng)公(歇公五子) 修行白日升天。
召公(歇公六子) 授尚書仆射,斬奴匄功,勅賜金白,封鎮(zhèn)國大軍將。夫人林氏,生子二。
曼公(歇公七子) 封河?xùn)|侍中,碩人計氏,生子五。
向公(歇公八子) 諱鐔,仕楚為南昌太守,有仁政,升侍衛(wèi)卿。宜人李氏,生子三:完、定、寄。繼妣方氏,生子一:泰。
平公(歇公九子) 授舒州刺史,恭人袁氏。
義公(歇公十子) 授永州太守,宜人馮氏,生子六。
瑩公(歇公十一子) 授臨州太守,宜人何氏,生子五。
遠(yuǎn)公(歇公十二子) 封安成君,夫人許氏,生子二。
逮公(歇公十三子) 封金吾將軍,宜人景氏,生子九。
第八十五世
完公(向公長子) 妣周氏,生子三。
定公(向公次子) 為南昌縣令,妣樂氏,生子一。
寄公(向公三子) 妣王氏,生子一。
泰公(向公幼子) 字南仲,仕楚官執(zhí)圭。夫人方氏,生子五:藉、荇、荊、蒿、竹。
第八十六世
藉公(泰公長子) 妣 氏。
荇公(泰公次子) 字謨訓(xùn),漢高祖初為郡守,妣左氏。
荊公(泰公三子) 字信謙,妣許氏,生子二。
蒿公(泰公四子) 字草臣,多智謀而喜閑寂,漢高祖時為真定太守,政績甚彰,年三十五休官學(xué)道,改名安。宜人韓氏,繼妣蔣氏,生子三:定國、輔國、平國。
竹公(泰公幼子) 妣王氏,生子三。
第八十七世
定國公(蒿公長子) 字正平,漢高帝十年舉正直為沛縣令,文帝即位命攝河中太守。夫人夏氏,生子二:嵩、崑。
輔國公(蒿公次子) 妣米氏。
平國公(蒿公幼子) 妣葉氏,生子四。
第八十八世
嵩公(定國公長子) 字中岳,文帝二十年應(yīng)本州辟(征召),為戶曹椽,綱舉目張,州牧上其績,召為倉曹正,景帝即位,擢(升)安定太守。恭人韓氏,生子三:彬、彰、彩。
崑公(定國公幼子) 妣顏氏,生子一。
第八十九世
彬公(嵩公長子) 妣王氏。
彰公(嵩公次子) 字大文,封河南郡公。夫人柳氏,生子一,霸。
彩公(嵩公幼子) 妣周氏。
第九十世
霸公(彰公長子) 字次公,為河南太守,持法寬平,宣帝戊申召為廷尉正,明年為丞相,長史,以夏侯勝不立武帝廟樂坐,公阿縱俱下獄因從勝,受尚書,
古今治道大有發(fā)明,宣帝嘉之,公出守穎川,治行第一,至戊午歲征拜京兆尹,癸亥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進(jìn)太子太傅,丙寅為丞相,封建成侯,壽八十,死葬大菱塘下岸,
三夫人俱合塋。夫人陳田公女,生子四,容、宏、三四失名;繼妣紀(jì)氏、巫氏,生子三,劉、釗、剴。
第九十一世
容公(霸公長子) 為京兆守衛(wèi)軍,妣史氏,生子四。
宏公(霸公次子) 名以貴,字良祐,公幼能騎射,性厚而純,武帝三十年,召補(bǔ)宿衛(wèi),從獵上林射飛鳥必中,帝驚問曰:“有道乎”。對曰:“道無不,有此其一焉。”
帝頜之,擢(升)京兆刺史,以德令下,民不忍欺,任滿入為左諫議,至輪臺議起,帝莫能決,召公入問,公頓首曰:“至貧者兵也,兵止,貧自止?!?/span>
顧陛下圖之帝,愴然曰:“卿言是也?!奔聪略t罷輪臺議,而以京兆太守旌諫職焉。恭人來氏,生子三:祐、祜、祺。
劉公(霸公三子) 名嘗,為御史大夫,封宣成侯,居陽夏,今河南開封府太康縣是也。
釗公(霸公四子) 文武邁眾,高尚不仕,妣柳氏,生子四:金、玉、滿、堂。
剴公(霸公幼子) 名振,居陽夏(今河南開封)。
第九十二世
祐公(宏公長子) 字正周,官太常卿,恭人伍氏,生子一。
祜公(宏公次子) 字篤周,宣帝初立,以賢良起家,為外黃令,除伏莽有功,召為中郎將,而帝好明察言事者多屈于辯,公獨(dú)引經(jīng)按律娓娓不休,帝譽(yù)之曰:
“如黃祐,不愧有口矣?!币阅峡ぬ厥谥?。恭人張氏,生子四,馝、馥、馡、馠。
祺公(宏公幼子) 字行周,隱居不仕。妣王氏,生子一。
金公(釗公長子) 字逸中,官至左將軍。恭人周氏,生子二:申、筆。
玉公(釗公次子) 字逸之,官大常卿。恭人周氏。
滿公(釗公三子) 字逸和,官至崇政殿學(xué)士。夫人顏氏。
堂公(釗公幼子) 字逸明,妣許氏。
第九十三世
馝公(祜公長子) 字守仁,為京兆尹。妣柳氏,生子一。
馥公(祜公次子) 字廷治,為侍中郎。妣左氏,生子一。
馡公(祜公三子) 字菊園,好經(jīng)齊學(xué),年二十,值匈奴猖獗,公詣闕言戰(zhàn),守愷切詳明,元帝心動,以中郎將授之,仍壘塞比軍事,數(shù)以奇計,亂匈奴進(jìn)止,
帝嘉其功,拜敦煌太守。恭人項氏,生子二:喜、善。
馠公(祜公幼子) 字任君,妣杜氏。
申公(金公長子) 字廷善,居安陵江夏,有德,君子隱居不仕。妣藍(lán)氏,生子二:香、季。公妻歿,子幼,終不再娶,入義夫祠,加封榮祿大夫。
筆公(金公幼子) 字廷美,妣許氏,生子二:委、和。
第九十四世
喜公(馡公長子) 字如節(jié),別號欣樂翁,有道之士。妣劉氏,生子二:靖、嘖。
善公(馡公幼子) 妣熊氏,生子一。
香公(申公長子) 字文強(qiáng),九歲失母,事親至孝,夏則扇枕席,冬月以身溫被,太守劉護(hù)聞,舉于朝,肅宗詔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復(fù),詔詣安福殿言政事,
拜尚書,遷魏郡太守遷尚書令司空,博通經(jīng)史,能文章,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夫人鄭氏,繼妣陸氏,生子六:瓊、璉、琛、瓚、珂、珮。
季公(申公幼子) 字文盛,二齡失母,官拜典屬。妣龐氏,生子一:理。
委公(筆公長子) 妣馮氏,生子二。
和公(筆公幼子) 妣凌氏,生子一。
第九十五世
靖公(喜公長子) 字自先,三教九流靡不通貫,尤遂于牛醫(yī)。妣郭氏,生子三:憲、慧、懋。
嘖公(喜公幼子) 字自克,居隴西。
瓊公(香公長子) 字世英,永建中,公卿多薦之,征拜議郎,郎遷尚書仆射,爭議朝端,莫能抗奪,隨遷大尉,封亢阝卿候,首居相位,舉奏賢貧,海內(nèi)翕然,
時五候擅權(quán),自度力不能挽,乃謝政草封,事萬年以進(jìn)見者,動色卒。贈車騎將軍,謚忠烈侯,享壽七十九,葬安陵源口五鳳形。夫人顏氏合葬。生子三:孚德、
二三失名。繼夫人李氏葬右傍,生子三:孚賁、孚資、孚贊。
璉公(香公次子) 官世榮,官至侍御史。夫人李氏,生子二。
琛公(香公三子) 字世茂,官司農(nóng)。妣莊氏。
瓚公(香公四子) 字世蕃,官河?xùn)|太守。恭人范氏,生子五:孚仁、孚義、孚禮、孚智、孚信。
珂公(香公五子) 官世藻,官冀州刺史。宜人葉氏,生子一。
珮公(香公幼子) 字世蔚,妣周氏,生子一:俞。
理公(季公之子) 字世芹,妣朱氏,生子一:孚勇。
第九十六世
憲公(靖公長子) 原居湖廣武昌府江夏縣,妣祁氏。生子四,繼妣顏氏,生子三。
慧公(靖公次子) 字徽武。
懋公(靖公幼子) 字昭武,妣梁氏,生子一:禾。
孚德公(瓊公幼子) 以子貴,贈光祿大夫。恭人王氏,生子一:琬。
孚賁公(瓊公次子) 字其文,妣李氏,生子一。
孚資公(瓊公三子) 字多文。
孚贊公(瓊公幼子) 字相交。
孚仁公(瓚公長子) 名安,官至大司馬。恭人廬氏,生子四:竟、蓋、意、音。
孚義公(瓚公次子) 官至太守,封司空。宜人徐氏,生子一:奎。
孚禮公(瓚公三子) 官至諫議大夫。恭人鄭氏,生子一:連。
孚智公(瓚公四子) 任清河太守。恭人毛氏,生子一:權(quán)。
孚信公(瓚公幼子) 任尚書令。孺人邱氏,生子一:忠。
俞公(珮公之子) 字子行,妣夏氏,生子四:苾、萱、董、榮。
孚勇公(理公之子) 官刺史,孺人何氏,生子一:承彥。
第九十七世
禾公(懋公之子)
琬公(孚德公之子) 字子琰,自幼聰明超群,建和元年正月朔日,蝕京師不見,祖瓊,以聞,狀太后問所蝕,多少,瓊未能對,琬在傍曰:“何不言日蝕之余如月之初?!?/span>
瓊大驚,即以其言應(yīng)之,后徵為豫州牧,削平賊寇,威聲大振,加光祿大夫,封關(guān)內(nèi)侯,復(fù)封陽泉卿侯,因王久謀誅董卓被害。夫人李氏、吳氏俱葬里田居,生子二:侃、伸。
竟公(孚仁公長子) 字復(fù)初,因魏纂漢,筑廬守父母墳六年,隱居不屈于魏。妣李氏,生子二:戚、武。
蓋公(孚仁公次子) 字公復(fù),居陵零,赤壁鏖兵,計獻(xiàn)苦肉,連船破曹,功居第一,加偏將軍,為江左虎臣。
意公(孚仁公三子) 字行復(fù)。
音公(孚仁公幼子) 字健復(fù)。
奎公(孚義公之子) 秉性忠耿,官為漢朝將相,同馬騰謀誅曹操,事露受害。
連公(孚禮公之子) 字繼甫,為蜀吏部尚書。宜人曹氏,生子一:威。
權(quán)公(孚智公之子) 字公衡,居巴西閬中,官蜀車騎將軍,先主被吳敗,公在江比,道絕不得還,率眾降魏,有司請收公妻子,先主曰:“孤負(fù)權(quán),非權(quán)負(fù)孤也?!?/span>
待之如初,魏主丕謂公曰:“君欲追從陳韓?!奔磳υ唬骸俺际軇⒅魇庥鲋鳎祬遣豢蛇€蜀,無蹃是以歸命日,敗軍之將免死為辛。”丕善之,拜征南將軍。
忠公(孚信公之子) 字漢升,居陽南,蜀漢昭烈,南定諸郡,委公贊焉。后從入蜀,每先登陷陣,勇冠三軍,擊斬夏侯淵于定軍山,以功賜爵關(guān)內(nèi)侯,昭烈帝即位,
封五虎將軍,公其一也。
苾公(俞公長子) 任成都太守,因家焉。西晉武帝咸寧間,擢尚書。恭人吳氏,生子一:泓。
萱公(俞公次子) 任尚書,奉使卒贈大尉。
董公(俞公三子) 任何南尹。
榮公(俞公幼子) 任京兆尹。
承彥公(勇公之子) 居沔陽名士謂諸葛亮曰:聞君擇婦家有丑女,才堪相配,孔明許婚,即載送歸,諺云,孔明擇婦,正得承彥之女云。
第九十八世
侃公(琬公長子) 隱居不仕。
伸公(琬公幼子) 隱居不仕。
戚公(竟公長子) 字習(xí)禮,妣江氏,生子一:靖。
武公(竟公幼子) 字習(xí)恭。
威公(連公之子) 字習(xí)儀,西晉懷帝封江夏郡公,作流芳圖。宜人桂氏,生子一:竢。
泓公(苾公之子) 字習(xí)儼,博通經(jīng)史,尤明易理,賦性忠勤,善天文。懷帝永嘉之亂,與渤海高瞻,避地幽州,后石季龍攻煌,煌將走遼東,公曰:賊有敗氣,
不必憂也,不過二日必當(dāng)奔潰,宜嚴(yán)勤士馬追擊之,煌曰:今寇盛,如此卿言必走者,孤未敢信,公曰:陛下言盛者人事耳,臣言必走者,天時也,胡足為疑。
及期季龍果遂去,煌益奇之,愈加敬禮。
第九十九世
靖公(戚公之子) 字立仁,封鎮(zhèn)東將軍。夫人余氏,生子二:材、楷。
椿公(竢公三子) 字堯臣,妣馬氏,生子一,丕誠。
桂公(竢公幼子) 字楚臣。
第一百世
材公(靖公長子) 妣李氏,生子一:丕诐。
楷公(靖公次子) 妣孫氏,生子二:丕喧、丕謂。
梓公(俟公長子) 妣江氏,生子一:丕詠。
槐公(俟公次子) 妣戈氏,生子一:丕識。
椿公(俟公三子) 字賁臣,妣馬氏,生子一:丕誠。
桂公(俟公幼子) 字楚臣。
第一百零一世
丕诐公(材公之子) 妣胡氏。
丕誼公(楷公長子) 妣張氏。
丕謂公(楷公幼子) 妣蕭氏
丕詠公(梓公之子) 官任安陵刺史。
丕識公(槐公之子) 官任江州刺史。
丕誠公(椿公之子) 官任雍州太守。恭人江氏,生子五:伯興、孟興、仲興、叔興、季興。
第一百零二世
伯興公(丕誠公長子) 字九贊,別號南松翁,官工部尚書。夫人樂氏,生二子:秉哲、秉懿。
孟興公(丕誠公次子) 字九良,號南蒼,官任河南尹。妣吳氏,生子一:端。
仲興公(丕誠公三子) 字九和。
叔興公(丕誠公四子) 字九順。
季興公(丕誠公幼子) 字九經(jīng)。
第一百零三世
秉哲公(伯興公長子) 妣陶氏,生子二:簾、庶。
秉懿公(伯興公幼子) 妣孟氏。
端公(孟興公之子) 為福州御史,寓建陽,思念父母立一亭,名曰考亭,后宋朱熹卜居其故。
第一百零四世
簾公(秉哲公長子) 字禹茂。妣石氏,生子三:仕甫、逸甫、閭甫。
庶公(秉哲公幼子) 官禹藹。妣桂氏,生子三。
第一百零五世
仕甫公(簾公長子) 名章,妣吳氏,生子二:聰,霽。
逸甫公(簾公次子) 名休,妣胡氏,生子五。
閭甫公(簾公幼子) 名應(yīng),官刺史。孺人夏氏,生子一:開。
第一百零六世
聰公(仕甫公長子) 字志明,博通經(jīng)史,古學(xué)淵源,官授吳郡刺史。孺人危氏,生子三:正權(quán)、康叔、文叔。
霽公(仕甫公幼子) 字志賢,妣胡氏,生子一。
開公(閭甫公之子) 字志圣,妣錢氏,生子三。
第一百零七世
正叔公(聰公長子) 名順,官任北海丞。孺人徐氏,生子一:璞。
康叔公(聰公次子) 名嘉,封宣義侯,妣唐氏。
文叔公(聰公幼子) 名景,勅賜御制家譜流芳圖。夫人毛氏,生子二:瑤、魁。
第一百零八世
璞公(正叔公之子) 字德溫,梁大通中登進(jìn)士第,任校書郎,自號霧居子,著文集十卷傳于世。宜人卜氏,生子一:滔。
瑤公(文叔公長子) 字廷璧,官中書舍人。孺人竇氏,生子三:潛、浩、贊。
魁公(正叔公幼子) 字廷璽,妣文氏,生子一:江。
第一百零九世
滔公(璞公之子) 字文江,文帝初登進(jìn)士第,光大中除國子四門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官充威武節(jié)度使,王審知據(jù)有全閩,乃終身秉節(jié)公規(guī)正有力焉,
唐社既屋,遂不復(fù)西,其文字亦僅見于閩南論居莆郡,以公為文章作祖,行集十五卷著,泉山秀句三十卷。
潛公(瑤公長子) 名志,字巨淵,號云川。妣鄢氏,生子一,桓。
浩公(瑤公次子) 字巨源,號云泉,官中書舍人。孺人孫氏,生子四:詔、順、純、豫。
贊公(瑤公幼子) 官巨濱,號云江,居夏口。
江公(魁公之子) 未詳
第一百一十世
桓公(潛公之子) 母喪,廬墓三年有芝草產(chǎn)于墓側(cè),其后未詳。
詔公(浩公長子) 字自然,官至尚書。恭人劉氏,繼桂氏,生子三:輪、輦、輻。
順公(浩公次子) 字自謙,妣楊氏。
純公(浩公三子) 字自成,妣郭氏。
豫公(浩公幼子) 字自安,官任永豐縣尉。孺人張氏。
第一百一十一世
輪公(詔公長子) 字子轍,妣寇氏,繼院氏,生子二。
輦公(詔公次子) 字子軾,妣趙氏,繼孫氏,生子五:惠文、仲文、孔文、太文、時文。
輻公(詔公幼子) 字子軒,妣司馬氏,生子一:遠(yuǎn),居黃州。
第一百一十二世
惠文公(輦公長子) 名義,號蕓窻,妣熊氏。
仲文公(輦公次子) 號北窻,妣柳氏。
孔文公(輦公三子) 號南窻,妣龔氏,生子一:慶宣。
太文公(輦公四子) 號竹窻,妣郭氏。
時文公(輦公幼子) 名梅,號松窻,唐官司為徵仕郎。孺人上官氏,繼寧氏。生子四:慶宜,膺、慶舉、慶嘉。
第一百一十三世
慶宣公(孔文公之子) 號幽谷,官御史中丞。恭人任氏,生子一:政。
慶宜公(時文公長子) 號繡谷,妣湯氏。
膺公(時文公次子) 名惟淡,字慶肇,號金谷。官至吏部侍郎。公自光州之固始入閩,徙居邵武地名平灑家焉,以五經(jīng)課子,顯名于世,號曰五經(jīng)先生。
夫人曹氏,生子三:皓、盛、桂。
慶舉公(時文公三子) 號文谷,居武昌。妣謝氏,生子一,晟。
慶嘉公(時文公幼子) 號芳谷,居武昌。妣傅氏,生子一,損。
第一百一十四世
政公(慶宜公之子) 贈朔方節(jié)度使,居西蜀成都忠義里。
皓公(膺公長子) 字太平,官為翰林學(xué)士,享壽七十八,葬平灑鳳尾。夫人蔣氏,享壽八十一,葬平灑重田坎磨盤墩龜形,生子二:任、福。
盛公(膺公次子) 字太榮,妣彭氏,生子一:鼎。
桂公(膺公幼子) 字太善,妣邱氏。
晟公(慶舉公之子) 官散騎常侍,盜賊四起,寇獨(dú)戒曰,無犯黃公境,江東名士多伊之,其里號曰措太營居郢。
損公(慶嘉公之子) 字益之,遷廣東。
第一百一十五世
任公(皓公長子) 字明智,官至太守,年六十四,葬平灑屋背后龍,背有石碑向田垅,坐乾巽兼亥已。恭人包氏,繼張氏,二妣合葬于東路金家窠,立有碑。
生子三:錫、鎰、鍊。
福公(皓公幼子) 字明禮,妣王氏,生子一:憲工,轉(zhuǎn)居江夏。
鼎公(盛公之子) 字明義,妣孫氏,夫婦居黃州。
第一百一十六世
錫公(任公長子) 字禹器,生于唐武宗會昌五年乙丑八月初二日寅時,梁太祖朝授邵武千戶,后唐明宗贈尚書,公自平灑又卜處郡之南鄉(xiāng)禾坪,中林木蔭郁郁,
有鸛鳥百千巢于其上,因名曰鸛藪家焉,卒于后梁永帝貞明三年丁丑五月二十日酉時,享壽七十三,葬黃家林舊塋,峭山公墳上穴。恭人李氏,
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正月十七日卯時,卒于后梁太祖開平二年戊辰十月初七日,享壽六十二,葬禾坪舊墟街后眠羊形,二妣共墓。繼妣張氏,
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三月廿五日申時,卒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十一月初一日,享年五十六,葬于李氏仝墳。生子五:峭山、義山、德山、海山、岱山。
鎰公(任公次子) 字禹鼎,妣樊氏,生子二。
鍊公(任公幼子) 字禹金,妣李氏,生子一。
第一百一十七世
峭山公(錫公長子) 名岳,字仁靜,號青岡,后唐莊宗徵為工部侍郎,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癸巳四月十五日戌時,卒于后周太祖廣順三年癸丑十一月初十日巳時,
享壽八十有二,卜葬鸛藪黃家林舊塋坐向。夫人上官氏,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時,卒于后漢高祖天福元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未時,享壽七十有六,
葬黎舍覺輝寺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蓋、楚、龜、洋。吳氏夫人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七月初六日酉時,卒于后周世宗顯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時,
享壽七十有八,葬大鼠綱,大墓有碑,生子七:政、化、衢、廬、福、林、塘。鄭氏夫人生于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時,卒于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時,
享壽八十有三,葬官濟(jì)庵牛欄窠,有碑。生子七:發(fā)、潭、城、延、久、井、層。公三妻二十一子,各夫人留長子侍奉晨昏,其十八子散處就地命名安居,
俱有譜牒及詩文行錄,比而合者皆其苗裔也,事載行實錄。
義山公(錫公次子) 生于唐僖宗乾符三年丙申四月初八日午時,妣程氏。
德山公(錫公三子) 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五月初五日午時,妣吳氏。
海山公(錫公四子) 生于唐僖宗光啟二年丙午二月三十日卯時,妣周氏。
岱山公(錫公幼子) 生于唐昭宗大順二年辛亥十二月二十九日子時,妣官氏。
黃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靜,號青崗,后裔尊稱為峭公或峭山公,錫公的長子,遠(yuǎn)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十五日戍時。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吳氏、鄭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
首興義旅 志在安民
唐末昭宗時期,宦官擅權(quán),四鎮(zhèn)騷動,洪水蝗災(zāi)相繼發(fā)生,處處鬧災(zāi)荒,而百姓卻未能得到賑濟(jì),以致游民乘機(jī)釀成“寇盜”,天下甚亂。峭山當(dāng)時年僅二十,見此現(xiàn)狀,慨然興嘆,毅然出積貯財物,賑濟(jì)災(zāi)民,且以儒生膽識,招募鄰丁組成義旅,平定動亂。義師所至,社會安定,流民回歸家園。
當(dāng)時隴西郡王李克用,有謀略,高舉平亂輔唐旗幟,見黃峭有干濟(jì)之才,舉為千夫長。乾寧二年(895),王行瑜、李茂貞、韓建三藩鎮(zhèn)侵犯京都長安,朝廷傾危告急。李克用請兵討伐,峭公內(nèi)佐機(jī)謀,外參戎政,攻克分阝 州,殺掉王行瑜。李克用乘勝窮追李茂貞、韓建。此時,昭宗卻聽信朱溫(全忠)詭言:“茂貞覆滅,則沙陀太盛,朝廷危矣!”詔命其“休兵息民”,制止李克用追殺叛逆,封李克用為晉王,峭山為千戶侯,參管江浙、兩廣軍務(wù)。
乾寧三年(896),茂貞復(fù)叛,叛軍迫近長安,昭宗出走華州。李克用發(fā)兵入援,峭公勤王有功,授工部侍郎。此后,峭公眼見晉王不失臣節(jié),盡心輔唐。昭宗卻聽信饞言,認(rèn)為戎狄之人,不可信任??墒侵鞙刂叄靶膱D謀不軌,反而受到信賴,因而慨嘆:“自古忠者不見信,而聽信者不忠,豈有不亡者乎!”
光化元年(900),宦官劉季述幽禁昭宗于少陽院,私自要廢昭宗李曄,立太子李裕;天復(fù)元年(901),韓全誨劫乘興于乞巧樓,迫昭宗到鳳翔;天礻右 元年(904),朱溫偽稱分阝 、岐兵迫京幾,挾持昭宗遷都洛陽,將長安宮室、廬舍盡行拆除,京城長安成為廢墟。當(dāng)時昭宗已成為群奸劫持在掌中的傀儡,至洛陽,朱溫便在椒殿殺掉昭宗,立太子祝,是為哀帝。
峭公聽到政變消息,十分憂傷,絕食數(shù)日。工部尚書李襲吉勸解說:“食祿忠事,死固其分也,第念徒死無益,將如后舉何?”(《峭公行錄》)自此,峭公勉強(qiáng)順時,為解甲歸田作好準(zhǔn)備。
天右 三年(906),晉王發(fā)兵救幽州劉仁恭,聯(lián)合出兵攻潞州,討伐朱溫。天礻右 四年,朱溫弒哀帝自立,改國號為梁,史稱后梁太祖。唐亡。
隱德不仕 養(yǎng)晦韜光
梁開平二年(908)正月,晉王李克用逝世,子存勖繼立為晉王,即后唐莊宗,繼承父志舉兵伐梁,遣使徵聘黃峭出山輔政。峭公辭謝說:“量力而進(jìn),那能與量德而退相比?,F(xiàn)在德溫放棄校書郎官職,回家閉門養(yǎng)高,文江辭掉監(jiān)察御史,回莆田老家養(yǎng)老。我不能像他們兩位明哲保身,但愿為唐逋臣。”(《峭公行錄》)。峭公棄官歸隱時才三十五歲。十五年的戎馬生活,走遍半個中國,耳聞目睹唐末五代臣?xì)⒕?,子弒父,政局動蕩,軍閥混戰(zhàn),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兇荒之年,人皆相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慘狀,感到朝野現(xiàn)狀難以匡正,遂無意仕途,養(yǎng)晦韜光,告誡諸子不要昧?xí)r而躁進(jìn)。
峭公歸隱山林,創(chuàng)辦和平書院,敦聘鴻儒名師,誘誨后進(jìn)。至宋代人才輩出,該書院培養(yǎng)出太常寺丞黃汝濟(jì),御史中丞、資政殿大學(xué)士黃履,秘書省秘書丞黃伯思,臺州知州黃章,兵部尚書、端明殿大學(xué)士黃中,衡陽太守黃瀚,工部員外郎黃木,婺州知州黃向等等一大批超凡人才,并造就一批批異姓子弟人才,故和平鎮(zhèn)以讀書人多,人才出眾而著稱于世。峭公曾寫《四景詩》,記歸隱生活,以表示恬然自得之情。
春
花落斷橋流水,鶯啼深院輕煙。
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許龍眠。
夏
赤日遠(yuǎn)銜葵影,薰風(fēng)濃滯荷香。
案上書添碧色,芭蕉綠映南窗。
秋
階下黃葩曉露,庭前丹桂秋風(fēng)。
未忍拋書歆枕,冰輪馭正升東。
冬
煙淡淡迷古樹,月明明浸梅花。
昨夜階前積雪,余暉白映窗紗。
避亂遣子 教子有方
峭公歸隱數(shù)十年間,目睹社會變亂,政局動蕩,換了五代十一君,亡國而被弒殺的國君八人。時間長的不過十多年,短的不過三、四年。政局如此動蕩,決心遣散諸子以避不測之禍。后周廣順元年(951),是年郭威篡后漢為后周太祖。峭公年已八旬,宴會姻族,對眾兒子說:世人拜神祈求“多福、多壽、多男”,但是堯說:“多壽則多憂,多男則多懼?!蹦銈兌蝗?,難道我不愿意都留在身邊,以終余年,只是憂慮多男多懼,我怎能指望大家株守家鄉(xiāng)呢?應(yīng)該走出去自謀發(fā)展。我過去在戎伍,走遍半個天下,回想閩、粵、贛、江、浙等地,山環(huán)水秀,饒沃的田地到處都有,但都已荒蕪,只要開發(fā),便成樂土。三妻位下各留長子以奉侍父母,其余一十八支不得戀此故土,各自信步天下,相地而居,隨地命名。
諸子齊聲說:“俗話說,‘積谷防饑,養(yǎng)兒娛老’。父親已到八十高齡,我們正在憂慮不能日日奉侍左右,反叫我們遠(yuǎn)處他鄉(xiāng),培育這么多子女有什么用?”
峭公慨然長嘆說:“誰說散不如聚,而共同留戀這小小的地方!你們沒有聽說,‘燕雀怡堂而殆,鷦鷯巢林而安’,我的憂慮恐懼,就是為此?!?/span>
當(dāng)時眾煙親也向前勸說:“‘池內(nèi)之魚,遠(yuǎn)遜云間之鶴’,當(dāng)前海內(nèi)多變,我們覺得親翁考慮此問題,既全面又有深遠(yuǎn)意義,為何要仿效吃乳的嬰兒,向母親懷中索食呢!”
峭公接著說:“聰明轄達(dá)之人的見識,大致相同。擇木而棲,就在于食禽?!庇谑菍⑺e貯的資財均分,并新修家譜,各授一冊,且鄭重地說:“此譜以便年深歲久認(rèn)所由來,知道我們的遠(yuǎn)祖分自光州,今為綏城舊族、鄉(xiāng)名晝錦,里號和平,而中城鸛藪、竹粟、勘頭,都是我們一脈之親所居住的地方。應(yīng)當(dāng)珍藏譜牒,遙接書香,使上不墮貽謀之家聲,下可綿子之世澤,所以不應(yīng)該將分與聚當(dāng)為兩種不同的效果看待。他日相逢,彼以禮施,此以禮報,頻來而不拒,久間而不疏。你們兄弟可卜吉登程,言無多囑?!彼炜谡家辉娨允谥?。
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
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早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
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dāng)自強(qiáng)。
峭公三郡君,各自吟詩一首,后世子孫尊稱為三媽太詩上官氏夫人詩云: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吳鄭氏三七齊。
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親幃。
第一夫人上官氏
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誥封一品夫人吳氏夫人詩云:
吾年八九難期會,奕葉分枝為汝題。
尚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共根蒂。
第二夫人吳氏,誥封一品夫人鄭氏夫人詩云:
禱造蒼天右各鄉(xiāng),官吳鄭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吾兒去,投轍綿綿奕世昌。
第三夫人鄭氏囑媳詩:上官氏詩云:
駿馬行行出異鄉(xiāng),元旦日食素一餐。
吳氏詩云:
駿馬悠悠出異方,元旦日食素二餐。
鄭氏詩云:
駿馬匆匆出異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后周廣順二年壬子(952)秋,諸子各擇其址,先后回鄉(xiāng)省親。峭公欣慰良多。三年(953)仲冬十一月初十日巳時,沒有感覺病痛而逝世,享壽八十二,卜葬鸛藪黃家林,有碑為記。橫文:唐朝工部侍郎。正面直文: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吉旦,祖考名峭字山公黃公之墓。二十一股子孫敬立。此墓于1986年由邵武市嗣孫組織助款重修,碑文為乾隆四十四年原建鐫刻。列為邵武市二批文物保護(hù)單位。文曰:黃峭墓,經(jīng)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邵武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四月三十日立。
以子貴,北宋時,太宗、仁宗累有進(jìn)封欽賜工部刑部尚書。太子少保,并立碑具文如“敕封峭山公刑部尚書。太子少保?!?/span>
贊曰:
平生智勇皆兼全,好觀韜略有才賢。
宜男但能榮三七,慶祝應(yīng)知?dú)q八千。
濟(jì)濟(jì)多士無容已,代代簪纓獨(dú)悠然。
元老勛名留后澤,清卿世德映貂蟬。
富貴原自由天定,福壽雙美瑞盈焉。
夫人上官氏,字妙秀,生於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時,卒於后漢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末四月二十三日未時,享壽七十六,葬黎舍覺輝寺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蓋、楚、龜、洋。
吳氏夫人字妙香,生於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戍七月初六日酉時,卒於后周世宗顯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時,享壽七十八,葬大鼠綱立有碑。生子七:政、化、衢、盧、福、林、塘。
鄭氏夫人字妙季,生於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時,卒於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時,享壽八十三,葬官濟(jì)庵牛欄窠,立有碑。生子七:發(fā)、城、延、允、井、層。
以妻房大小兄弟二十一人排行順序是:
和梅荀蓋楚龜洋,政化衢盧福林塘。
發(fā)潭城延允井層,官吳鄭氏永流芳。
以峭山出生及其子出生年月日時來看,公二十一歲生和公,六十歲生層公。
按出生年、月、日、時,二十一次次第名錄是:
和梅荀發(fā)蓋潭城,楚政化龜衢洋延。盧福允林塘井層,排行第幾則了然。
黃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優(yōu)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誥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吳氏,誥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鄭氏。這三位夫人各生7子。這21個兒子,個個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孫興旺,后嗣蕃昌。
五代后周廣順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齡的邵武和平黃氏大族祖峭山公,將21房子孫召集齊全,然后當(dāng)眾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將黃家自春申君以后數(shù)千年所積累的祖產(chǎn)——銅錢80萬貫,金銀800余稱,一并均分為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孫,各領(lǐng)祖?zhèn)骷耶a(chǎn)一份,隨即離開家鄉(xiāng),另立基業(yè),各自自謀發(fā)展。當(dāng)時三位夫人啼泣請求,峭山公便對原來的決定稍作改動,重新宣布:除官、吳、鄭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長子一房奉養(yǎng)老母以盡溫情之義以外,其余18房子孫,不許戀此一方故土,須各自信步天下,擇木而棲,相地而居。接著,峭山公卜占離家吉日,并于這一天將新修的《黃氏家譜》21套,分授21子,各領(lǐng)一套,囑令他們隨身攜帶,妥善珍藏,不忘所出。
邵武黃氏的這次大分析,以及隨之而來的遷徙流布,相當(dāng)多的黃氏譜牒都有詳細(xì)記載。父子兄弟作別時,峭山公曾規(guī)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稱,代替 21子之名。
峭山公二十一子遷徙分布線
和 公,峭山長子,字維棟,名肇基。生於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年)辛亥正月十七日卯時,排行第一。官奉訓(xùn)大夫,居和平下城堡,后徙遷龍歸為始祖,卒于天圣丁卯年十月初三日亥時,葬水口象形。夫人張氏生于乾祐年庚戍五月初十日已時,卒時間未考,葬南莊。生子一,震(大衍),繼妣丁氏,生子四,文貴、文茂、文彬、文錦,廣東阿婆,福建平和新修黃氏宗譜記載:再妣何氏、曹氏生子七;顯達(dá)(恩貢生)志玄,宏基(刑部官),有恭、三友(縣丞)、奇方、思明。
梅 公,峭山次子,字維相,生於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寅時,排行第二。居泰寧縣梅口,后遷江西,妣汪氏,生于唐乾寧三年丙辰六月二十日辰時,生子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河婆、平和宗譜記載:后娶周氏、蔡氏,生子四:文六郎(應(yīng)恒)、文七郎(明范)、文八郎(誠初)、文九郎。(后裔多居福建泉州)。
荀 公,峭山三子,字維橋,生於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丙辰七月初三日丑時,排行第三,居泰寧縣長興上高堡上荀,宋興國八年試六合成家賦賜進(jìn)士第三十七名,官至大司徒。妣李氏生於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二十四日子時,生子三,庚一、庚二、庚三,河婆譜載:又娶吳氏,生子四,允幫(千一郎,官知府)、仁卿(千二郎,左府職)、兆達(dá)(千三郎,府學(xué))、至琮(千四郎)。
蓋 公,峭山四子,字維林,名祺,又名金標(biāo)。生於唐昭宗天復(fù)二年(902年)壬戊六月二十七日亥時,排行第五,居邵武四十一都蓋竹。后遷南豐府,又遷河南開封府祥府縣,官江表虎臣掛印大將軍,妣白氏,生卒未詳,葬中村大屋背。繼妣胡氏,葬白云庵印匣山。副妣熊氏與胡氏同葬。嚴(yán)氏,生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時,共生子九: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居中標(biāo))、仁祖、厚祖、德祖(居橫坑),河婆譜記述:再妣張氏生子:鳳林、祥林。
楚 公,峭山五子,字維松,生於后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己已十一月初一日午時,排行第八,居建寧縣楚溪上堡上黃坊,遷陳留縣,又遷湖廣沙府善花縣。妣韓氏,生于開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時,生四子:丙一,名惟慶;丙二,名元標(biāo),官知縣;丙三,名懷玉;丙四,名起順。河婆譜記述:再娶方氏、李氏、鄭氏,生子未祥。
龜 公,峭山六子,字維材,生於后梁太祖,末帝乾化三年(913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時,排行第十一,居將樂縣上龜洋,妣鄭氏,生于貞明二年丙子八月十九日辰時,生子二,長蘭、庚一,河婆譜載:繼妣鄒氏、秦氏,生子三:崇芳、熙重、有俞。
洋 公,峭山七子,字維坊,生於后梁太祖貞明二年(916年)丙子七月十七日午時,排行第十三,居沙溪黃洋嚴(yán)前。妣劉氏,生于貞明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六日已時,共生子三,千一(昭)、千四(其盛)、千六(庭軒)。河婆譜載:繼娶唐氏、倪氏、卓氏,生子:千二(與)、千三(敏)、千五(肇明)。
政 公,峭山八子,字維柱,名有恒,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辛未二月二十九日辰時,排行第九,居禾坪竹粟下,宋太平興國八年試六合成家賦賜進(jìn)士第一百七十一名,官司空。妣張氏,生于貞明四年戊寅六月初一日亥時,卒於宋雍熙四年,與夫同葬大鼠崗楓樹下,妣張氏,生子一:何泰,何泰生三子:宵、豐、和貴。河婆譜載:繼娶鄒氏、羅氏、余氏、范氏,共生廿子,系岳、尚訓(xùn)、名世、朝元、中鼎、建璋、玄修、作霖、應(yīng)喬(武舉)、思敬(河南御史)、云波、承宗、子陵(知縣)、鵬化、匡福(湖廣布政司)、植梧、獻(xiàn)明、明藻、清元、孕先(恩貢)。
化 公,峭山九子,字維杭,生於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年)癸酉正月十一日午時,排行第十,居汀州寧化縣石壁村,官至廣州刺史,卒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辛卯二月十六日未時,妣尤氏,生于貞明元年乙亥三月初三日丑時,生三子,萬四郎(字迪,名潛盛、諱道),萬五郎,名祐華,萬六郎(名逵,字孝杰),閩粵兩省化公傳派極盛。
衢 公,峭山十子,字維梓,生於后梁末帝貞明元年(915年)乙亥三月廿一日卯時,排行第十二,居泰寧縣永興上下衢,妣汪氏,生于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子時,生子七,長十一、次廿一、三卅一,四秉著,五師魁,六明熙,七朝凱。
盧 公,峭山十一子,官維樞,名偉績,生於后梁末帝貞明五年(919年)已卯七月初九日子時,排行十五,居泰寧盧田安吉坊。妣上官氏,生于龍德二年壬午九月十九日酉時,繼妣寧氏,生于后唐莊宗同光元年癸未五月初六日卯時,生子六:宣卿(十七郎)、正卿(十八郎)、祥卿(十九郎)、廷卿(二十郎),道卿名道),世卿(名世)。
福 公,峭山十二子,字維柯,生於后梁末帝龍德元年(921年)辛已八月十五午時,排行十六,居福州閩清縣細(xì)村。妣萬氏,生于后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九月三十日寅時,生子七:慶五、次六、三七、圣道、如皋、文卿。
林 公,峭山十三子,字維枝,生於后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癸末二月初二酉時,排行第十八,居泰寧縣梅林堡高公橋,后遷朱口,妣朱氏,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八月初九日卯時,生子三,成生、見生、廣生。河婆譜記載:繼妣曾氏、肖氏,生子三:廣行、廷彩、應(yīng)蛟。
塘 公,峭山十四子,字維禎,名旭升,生於后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十月二十八日丑時,排行第十九。居建寧縣開山堡石塘,官至靈武參軍。夫人鄭氏,生于后唐明宗長興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子時,生五子,戊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河婆譜記載:繼妣謝氏、胡氏,生子三:萬一(汝厚)、萬二(定?。?、萬三(復(fù)福)。
發(fā) 公,峭山十五子,字維梁,號發(fā)祥,生於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庚申四月三十日申時,排行第四,居禾坪坎頭,官湖南縣尉,妣上官氏,生于天礻右 二年乙丑九月初二日亥時,夫婦合葬小鼠崗。生子二:恂、茂。河婆譜載:繼妣何氏、朱氏,生子四:征吉(官任鎮(zhèn)撫)、景觀(武舉)、用常、善藏。
潭 公,峭山十六子,字維權(quán),生於唐昭宗天復(fù)三年(903年)癸亥九月二十三日卯時,排行六。居將樂縣黃潭鄉(xiāng)潭頭,后遷江西吉安府永水縣。官兵部尚書,夫人韓氏,生于后梁太祖開平四年庚午二月初二日子時,生四子:佑、倬、叔、俊。河婆譜載:繼妣劉氏、張氏,生子四:雅寧、師訓(xùn)、如王、圣烈。
城 公,峭山十七子,字維桃,名巨川,號十七郎,生於后梁太祖開平元年(907年)丁卯四月初一日己時,排行七,居新城石塘,江西贛州府瑞金縣石城堡,后遷平溪,再遷黎川三都圩,官中書舍人,卒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已卯月,葬三都,妣朱氏,生於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辛末正月初三卯時,生子五,長朝桂、次念祖、三紹祖、四興祖、五敏祖。河婆譜載:繼妣張氏、涂氏,共生六子:克祖、紹祖、朝桂、念祖、興祖、敏祖(后裔有分居江西南豐、寧都縣)。三位妣氏均葬三都圩金斗窠。
延 公,峭山十八子,字維根,生於后梁末帝貞明四年(918年)戊寅九月十一日戍時,排行十四,居延平津口。妣王氏,生於后唐莊宗元年(923年)癸末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時,生子四:玉汝、玉標(biāo)、三鯤公、四蛟公,河婆譜載:繼妣陳氏,生子四,青宵、東瑜、城蔭、金祥。
允 公,峭山十九子,字維柏,生於后梁末帝龍德二年(922年)壬午十月二十七日戍時,排行十七,居建寧縣允盛堡毛坊。妣龔氏,生於后唐明宗長興二年辛卯九月初九日卯時,生子三:長元鳳(元四)、次汝定、三汝安。河婆譜載:繼妣吳氏,生子五,元勛袞全、德輝、安雅、賓興。
井 公,峭山二十子,諱國臣,字維楊,又字君寵,號子城。生於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時,排行二十,居江西南豐龍井鄉(xiāng)雙井頭(現(xiàn)今付坊鄉(xiāng))。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官朝烈大夫,太平興國四年擢刑部尚書,欽賜鐵簡上贊云:“命世奇才,山頭重望,忠賢烈日,威飛秋霸?!狈蛉死钍?,生於后唐明宗長興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申時,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河婆譜載:副妣載氏、朱氏、丁氏,生子八:歷堯、萬舜、賁毓、職權(quán)、成剛、奎聚、成廉、成恕。公妣墓葬南豐龍井鄉(xiāng)雙井頭石門后彎(南豐董家店朱家坊石門后山巒上)。
層 公,峭山二十一子,字維杉,生於后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酉時,排行二十一,居延平黃層口,妣魏氏,生于后唐明宗長興四年巳十一月十九日申時,生子二,裕功(十五郎)、裕萬(十六郎)。河婆譜載:繼妣陳氏、倪氏,生子七:士遠(yuǎn)、達(dá)智、達(dá)仁、達(dá)勇、祖吉、士珊、憲矩。
凡屬二十一公支下散于各省府州縣子孫,實系誰公所出者,各祖其祖脈絡(luò)分明,支修可也。
錄自《禾坪黃氏大成宗譜》卷三
編者按:《禾坪黃氏大成宗譜》于光緒己丑年重修,由福建省邵武、光澤、建寧、建陽等縣和江西省建昌、黎川、南城、上饒等縣裔孫合族編修。
分為卷一、卷二、卷三,共三本,共編印數(shù)百部,其中福建省發(fā)譜107部,江西、浙江等省發(fā)譜也有百余部,在當(dāng)時跨省、跨縣聯(lián)合修譜實屬罕見,可見當(dāng)時峭公裔孫族眾且尊祖敬祖情濃,參與編修者學(xué)歷都在舉人以上,還有知縣以上官方人士撰寫序文,可見該譜之權(quán)威性,可信度極高。